隧道粉塵處理方法及規(guī)劃步驟
一、隧道粉塵來源與特性
產(chǎn)塵機理
原始粉塵:巖體中存在的粉塵,通過爆破、掘進機截割、運輸?shù)裙ば蜥尫拧?/span>
工藝產(chǎn)塵:
鉆孔與截割:摩擦、擠壓巖體產(chǎn)生粉塵,分散度高,懸浮時間長。
運輸過程:鏟裝、運輸及尾氣吹動導致渣堆、地面粉塵二次揚塵。
噴射混凝土:高壓氣體與混凝土相互作用產(chǎn)生粉塵。
粉塵特征:
粒徑分布:5μm以下顆粒占比可達89%,呼吸性粉塵(粒徑<10μm)危害最大,可沉積在肺部。
濃度標準:含10%以上游離SiO?的粉塵濃度需≤2mg/m3。
二、隧道粉塵防治技術分類
1. 水降塵技術
濕式鑿巖:
鉆孔時用水濕潤巖粉,降塵效率達80%。
配套高壓水裝置,確保巖漿流出炮眼,減少飛揚。
水封爆破:
使用水炮泥,爆破后水蒸氣凝結粉塵,降低全塵和呼吸性粉塵濃度。
噴霧灑水:
爆破后噴霧:采用風水混合或單一水力噴霧器,覆蓋掌子面附近區(qū)域。
裝渣灑水:分層灑透渣堆,每噸巖石耗水10-20L。
水幕霧簾:在出風口設置噴霧裝置,形成降塵屏障。
2. 氣排塵技術
機械通風:
強制通風:獨頭掘進超過150m時,采用射流風機或軸流風機,每人供風量1.5-3m3/min,風速0.15-0.25m/s。
通風管設計:
送風管口距開挖面≤15m,排風管口距開挖面≤5m。
風管漏風率≤2%/100m,彎管半徑≥3倍直徑。
射流風機:
選型要求:可逆式風機適應雙向交通,耐高溫(250℃下運行60min),噪音<77dB,電機防護等級IP55。
布置優(yōu)化:固定式或懸吊式安裝,同一斷面風機間距≥1倍葉輪直徑。
3. 濾料除塵技術
霧炮機:
原理:高壓水霧化(10-50μm水滴),配合風機噴射30-40米,通過凝聚吸附降塵。
案例:甘肅山區(qū)隧道使用2臺30米射程霧炮機,粉塵濃度下降80%,能見度提升至30米。
除塵器:
濕式除塵器:利用水膜或噴淋捕捉粉塵,適用于高濕度環(huán)境。
干式除塵器:布袋或靜電除塵,針對呼吸性粉塵,需定期清理濾料。
三、隧道粉塵處理方法工程應用案例
甘肅山區(qū)隧道:
問題:喀斯特地貌區(qū)爆破產(chǎn)生大量粉塵,通風困難,濃度超標4倍。
方案:部署2臺30米射程霧炮機,水霧顆粒10-50μm,風力15m/s。
效果:粉塵濃度下降80%,能見度提升至30米,施工效率提高。
唐包線煤塵清理:
問題:13座隧道煤塵積聚,影響行車安全。
方案:人工裝袋+軌道車運輸,5個月清理1250噸煤塵。
效果:設備運行環(huán)境改善,線路質(zhì)量顯著提升。
四、標準與規(guī)范
粉塵濃度限值:
含10%以上游離SiO?的粉塵≤2mg/m3,呼吸性粉塵重點監(jiān)測。
通風要求:
獨頭掘進超150m時強制機械通風,風管漏風率≤2%/100m。
設備標準:
霧炮機需適應潮濕環(huán)境,具備遠程控制和低能耗特性。
風機選型考慮推力、耐腐蝕性、噪音控制(<77dB)。
五、綜合防治策略
1. 工藝優(yōu)化
優(yōu)先濕式作業(yè):鑿巖、爆破、噴混凝土全程濕法,減少干式作業(yè)。
爆破技術:采用松動爆破、光面爆破,減少振動和粉塵產(chǎn)生。
2. 設備選型與布置
霧炮機:根據(jù)隧道長度選擇射程(30-40米),水滴粒徑50-100μm,移動靈活。
通風系統(tǒng):射流風機與軸流風機組合,確保風量覆蓋全斷面,風速達標。
3. 管理措施
實時監(jiān)測:安裝粉塵濃度傳感器,每周分析數(shù)據(jù),調(diào)整降塵措施。
個人防護:施工人員佩戴防塵口罩、耳塞、防護眼鏡,定期健康檢查。
培訓與宣傳:每月開展環(huán)保培訓,與周邊居民溝通,減少投訴。
4. 應急處理
粉塵超標:立即啟動霧炮機加強噴霧,增加通風量。
設備故障:備用風機和霧炮機待命,確保連續(xù)作業(yè)。
六、規(guī)劃步驟總結
粉塵源分析:識別主要產(chǎn)塵工序(爆破、運輸、噴混凝土)。
技術選型:
濕式作業(yè)全覆蓋,優(yōu)先使用霧炮機+通風系統(tǒng)。
爆破采用水封爆破和光面爆破技術。
設備部署:
霧炮機布置在掌子面附近,通風管口距開挖面≤15m。
監(jiān)測與調(diào)整:
實時監(jiān)測粉塵濃度,每周評估效果,優(yōu)化參數(shù)(如噴霧頻率、風量)。
人員管理:
培訓施工人員,確保防護設備使用率100%。
應急預案:制定粉塵超標處理流程,備用設備隨時啟用。
通過以上隧道粉塵處理方法綜合措施,可有效控制隧道粉塵濃度,保障施工安全與效率。
Copyright ?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備18029529號
XML地圖